近日,一支身穿印有“文明黎平·志愿黔行”字樣“紅馬甲”的大學生助學支教志愿服務隊,出現在黎平縣龍形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四點半課堂”“道德講堂”“布客書屋”里……。
志愿者們利用一周的時間,積極開展“春暉行動·回報桑梓”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為社區30余名學生開設以手工、繪畫、性格培養、書法、傳統文化、故事會、舞蹈、游戲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課程,在豐富孩子們寒假文化生活的同時,讓孩子們在文明實踐活動中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濃濃的“中國年”年味。
這只是“助學支教”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個縮影。
在新年來臨之際,黎平縣積極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相融合,組織返鄉大學生組建“助學支教”志愿者服務隊。按照大學生在校所學的專業情況,利用寒假時間,以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平臺,在鼓樓里、花橋上、戲臺下、書屋內、廣場外開展課業輔導、科普教育、書法繪畫、心理健康、閱讀培養、音樂舞蹈等各類特色文明實踐活動。將春節的來歷、習俗等內容融入助學支教內容,不僅讓志愿者們在文明實踐“課堂”里為孩子們上一堂“我們的節日·春節”課,而且還讓文明實踐成為宣傳“我們的節日·春節”的“第二課堂”。
有關春節的一張張年畫、一組組詩詞、一副副春聯、一篇篇文章、一首首樂曲……讓文明實踐“課堂”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志愿者和孩子們在文明實踐中感受到這個春節過得“不一般”。
濃郁的“年味”在文明實踐中尋找,濃厚的“年味”在志愿服務中散發。(詹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