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沃野譜新篇—— 我州推進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創建工作紀實
時間:2023-02-28 10:49:05    來源: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 黔東南文明網    

  初春時節,行走在黔東南大地,只見平坦的通村公路延伸至家家戶戶,高效農業大棚里綠意盎然,整潔的農村庭院內鳥語花香,一幅幅清新靚麗的新時代農村新畫卷盡收眼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對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出重點部署,為黔東南州開展好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方向,擘畫了藍圖。

  沿著奮斗目標,我州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乘勢而上,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推動鄉村由表及里全面提升,讓廣大農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建設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

引領農村“新風貌”

  推動鄉村振興,最直觀的變化在哪里?

  是農村廁所改造、是鄉村庭院美化、是污水治理、是道路硬化……印象中那些曾經“臟亂差”的農村,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蝶變。

  這個春天,記者走進錦屏縣敦寨鎮雷屯村,看到一排排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屋前綠植盡情舒展,屋后菜園生機盎然。在這里,垃圾集中清運、交通便捷高效、旅游產業蓬勃發展,一幅產業強、農村美、百姓富的“美麗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自2021 年以來,錦屏縣敦寨鎮雷屯村搶抓被列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的發展機遇,立足資源稟賦,通過打好綠色農業、文旅融合、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組合拳,有力有序推進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建設。

  現在的雷屯,四季有花,全年常綠,農家庭院,整潔有序,村里村外,文明成風。

  “錦屏縣雷屯村是‘2021年全省50個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之一,該村依托自然資源優勢,進一步激活了鄉村旅游資源,將農業、產業基地、自然生態、民俗文化等資源有機結合,逐步建成集休閑、觀光、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區,成為游客熱門打卡地?!卞\屏縣雷屯村黨支部書記龍淮遠介紹。

  如今,像雷屯這樣別具特色的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在我州還有很多,它們如雨后春筍般茁壯成長;在各級各類扶持政策的撬動下,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巨變。

  開展鄉村振興示范試點創建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鄉村振興開新局的重要抓手。

  截至目前,全州11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共規劃建設項目241個,已全部完工;全州43個州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共規劃建設項目665個,已全部完工。各示范點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一批可借鑒、可推廣、多樣化的鄉村振興成果,展現出產業興、生態美、鄉風好、治理優、百姓富的黔東南特色田園鄉村新模樣。

鄉風文明大提升

讓鄉村有顏值有內涵

  如今,推窗見綠,抬頭賞景,起步聞香,已是我州不少鄉村的“標配”。

  近日,記者走進黎平縣中潮鎮佳所村,一條條筆直的水泥路,錯落有致的庭院,步步皆景,處處怡情,一幅美麗清新的鄉村發展畫卷徐徐鋪展開來。

  佳所村,地處黎平縣城南部,1934年12月中央紅軍長征進入黎平時,曾居住于此,也為當地留下了非常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村里的陳年垃圾不見了,原本雜亂的廣場也建成了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村里這些年變化可大了,家家戶戶裝飾著自己的庭院,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闭f起村里的變化,佳所村村民楊建偉喜笑顏開。

  如今,作為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村,同時也是貴州省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建設第一批試點村,佳所村以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為契機,始終堅持“文化立村、文化興村、文化強村”發展理念,圍繞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做足鄉村全域旅游“好文章”。大力改善人居環境,實現產業布局特色化,真正實現鄉村顏值、內涵“雙提升”。

  從曾經的其貌不揚到如今的顏值刷新,佳所村的華麗轉身,是我州抓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提升鄉風文明的真實寫照。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

  據悉,我州以建設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打造傳統村落示范州為契機,積極爭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資金,加大對非遺傳承人傳承活動的補助支持力度,完善農村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各示范試點村寨大力傳承民族文化、傳統手工藝等特色文化,建設文化活動場所36個,開展農村群眾性文化活動近2000余次。

  鄉風凈、民風純、思想齊、干勁足。形式多樣的鄉風文明創建活動似春霖甘露,催生著文明之花,也奏響了鄉村振興的時代強音。

強化農村產業支撐

激活鄉村振興原動力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展的刻度。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石。為進一步發展好鄉村產業,培育鄉村產業新業態,我州通過“三舉措”全力以赴助推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因地制宜選準產業。各試點結合全省十二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和當地整體產業發展布局,立足資源稟賦,梳理挖掘村莊現有產業發展優勢和特色,與村莊產業規劃充分對接協調,構建符合村莊自身發展又與縣鎮整體關聯的特色產業體系。

  如雷山縣南猛村結合試點村地理環境實際,著力壯大茶葉種植產業,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建設標準化生態茶園,實施統一品牌管理,2021年南猛村合作社茶葉銷售收入200萬元。

  ———突出產業特色擴大規模。各試點村寨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和“一村一品”基地,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源、資本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打造產業帶、產業集群、產業園區、產業強鎮,提高產業規?;洜I水平。

  如天柱縣渡馬鎮共和村,在不斷擴充和深化甘溪“合約食堂”內涵的基礎上,采取“合約食堂+產業”等方式,推動功夫菊種植產業。今年來,共和村甘溪集中連片種植功夫菊300畝,年產值1000萬余元,帶動脫貧戶就近就業2000余人次。

  ———探索推廣聯農帶農模式。在示范試點建設中,始終堅持產業發展優先,做足特色優勢產業,同時創新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群眾在參與產業發展中增收致富。

  如劍河縣加禾村采取“反租倒包”模式,統一流轉366畝土地集中種植羊肚菌,呈現就業旺民的新景象。再如錦屏縣敦寨鎮雷屯村試點引進云南“匠廬民宿公司”及社會資本,流轉17棟閑置民房打造鄉居民宿,帶動當地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入實施,清晰地記錄著我州追趕超越、攻堅克難、高歌猛進的每一個瞬間。一組組數據令人振奮,一幅幅畫面催人奮進。如今,走在黔東南的鄉村田野,幸福質樸的笑容,正在每一個人臉上綻放。

  當下,在黔東南大地上,聽到最多就是“發展”話題,看到最多就是“實干”場景。不忘初心,未來可期。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黔東南州將凝聚磅礴力量,激蕩發展豪情,真抓實干,全面推進鄉村建設,勠力創建新時代美麗新農村。(記者 陳雪村)

  1. 上一篇:遺產豐富氛圍濃 特色鮮明迎客來—— 黔東南建設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效綜述
  2. 下一篇:繃緊森林防火弦 筑牢森林防火墻—— 我州各地扎實開展護林防火工作
責任編輯:熊明慧

主辦單位:中共貴州省黔東南州宣傳部 州精神文明辦版權所有:黔東南文明網投稿郵箱:qdnwmwtg@163.com郵編:556000

ICP備案號:黔ICP備2021007315號-1

技術支持:黔東南融媒體中心

  • 志愿貴州小程序

亚洲产自拍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