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縣聯山街道惠民社區建于2019年,是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社區下轄28個居民小組,共有搬遷群眾3947戶16048人。聯山街道惠民社區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勤奮工作,默默付出,在社區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榮獲全國美麗搬遷安置區;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全州易地扶貧搬遷五星級社區;省、州、縣三級“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聯山街道惠民社區建強基層“紅色堡壘”,落實“紅色物業”,社區黨委牽頭,社區居民、網格黨支部、物業公司“四方聯動”,讓群眾實實在在參與到社區治理中,提升社區創新治理能力,激活社區治理的“紅色引擎”。
健全結構,四方聯動共治理。構筑街道、社區、物業三位一體組織管理架構。準確分析物業公司運營中的問題,制定《關于構建“紅色物業”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水平的實施方案》,定期組織開展“紅色物業”議事會,邀請社區居民、業委會、業主代表、社區民警等多個方面的代表參加,就社區管理、服務、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加強社區治理。社區配強41名樓棟長,加強聯動配合,共商共議,共同治理社區環境,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全力維護社區和諧穩定。聚焦“為民服務解難題”,組建環境衛生、就業創業、關懷救助、治安消防、文化宣傳等5支志愿服務隊,分類制定志愿服務項目,服務社區居民。聚焦社區困難家庭、留守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通過設置“心愿墻”“心愿樹”和“心愿卡”等形式,組織社區黨員、愛心人士開展“圓夢微心愿”活動50余場,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實際問題300余件。
成立平臺,聽取民意解民慮。建設社區議事廳,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物業管理,提出合理建議,充分發揮黨建統領核心作用,每月定期召集物業公司、居委會、業委會的聯席議事會。物業公司收集到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后,在議事會上進行交流和討論,從而及時改進物業服務,滿足居民需求。修訂完善《居民公約》,利用宣傳欄、廣播、公開欄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建設“合約食堂”,明確社區居民只能辦婚喪嫁娶宴席,規定每場酒席規模為20桌、每桌菜價成本不超過200元,“民族團結合約食堂”的創辦,真正達到了減少辦酒成本、減少安全隱患、減少環境污染、減少辦酒數量、增強社區“兩委”號召力、增加群眾凝聚力的“四減二增”效果。充分發揮《居民公約》的作用,規范社區居民的行為 大力倡導鄰里團結、尊老愛幼、夫妻和睦、破除陋習、移風易俗,發揚文明新風,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全面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提升水平,專業服務提質效。加強專業化技能培訓,運用居民會客廳、物業經理接待日、開展網格員“敲門行動”等方式,精準對接居民需求,認領居民“微心愿”,領辦社區“微項目”,有效提升居民滿意度。探索建立居民點單、社區派單、物業接單的“三單模式”和24小時快速響應機制,對居民反饋問題整改情況第一時間回訪答復,提高工作效率和滿意度。圍繞法律援助、結對幫扶、走訪慰問等服務項目共為群眾解決辦理難事、實事420余起,調處各類信訪、矛盾糾紛230余起。社區以“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活動為抓手,打破“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服務空間局限,實現服務意識的升級轉變,整合多方資源,通過社區網格員及志愿者進一步了解居民需求,做好精準走訪,實現服務事項精準推送,主動對接,及時上門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高齡老人補貼,殘疾人護理補貼、社會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宣傳和服務活動等事項“幫辦”服務,切實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讓居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移動政務服務”。(舒易燃)